儿子刚要学在餐椅上吃饭的时候,常常猛然站了起来,老公总会说:「坐好!坐好!」儿子当然不知道什幺是坐好,一岁多的孩子脑袋里面怎幺会有「坐好」的画面呢?他连什幺是「坐」,恐怕都还不知道。于是,我抱着儿子坐下,告诉他:「这是『坐好』。」再抱着儿子站起来,说:「站起来。」那一阵子不管我走到哪里,只要坐下,我就会示範「这是坐下」、「这是站起来」给儿子看。 如果儿子在玩煮饭游戏,我就会走过去扮客人,对着儿子说:「请问有什幺菜可以点呢?」「请问我可以点一杯饮料吗?」「老闆,请问义大利麵多少钱?」我反覆跟孩子玩,在我跟他的互动中当一个样品,一个示範怎幺自然而然跟别人玩在一起的样品。 我常常在亲子馆看到孩子抢别人手中的玩具,他们的父母在一旁骂「不可以抢!」「不可以抢,用说的。」「用借的。」却从来没看到父母告诉孩子「用说的」是该说什幺?怎幺说?「用借的」又该怎幺借?怎幺样才能借到? 孩子的脑中没有样品,他听不懂父母的意思,自然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,而这样的反应,看在父母眼里,却误以为这个孩子「讲都讲不听」。 我认识一个学法律的妈妈,坚持不打骂孩子,她很得意她跟孩子从小用讲的,不用处罚。只是五岁的男孩还是会抢人玩具,还是会聚众打人。每次妈妈一发现这种情况,就拉着男孩到一旁,开始讲道理。 男孩被母亲叫去,眼神就四处飘移,甚至转头去看别的地方,脑袋不知神游到哪里去,根本听不懂母亲在说什幺。什幺刑法、尊重别人的权利,对那个孩子来说,都像是外星语。他在玩得最开心的时候被拉走,被迫听母亲「讲道理」,听烦了,想赶快回去玩,就随便敷衍母亲说懂了。 我就想,如果孩子一直被迫听自己明明听不懂的道理,是不是以后只要别人一开始说话,他就会自动放空?这样的状况,会不会造成往后学习上的阻碍? 母亲很会讲道理,却从来没有跟孩子一起玩,并且在玩的过程中,为孩子示範怎幺借玩具,怎幺尊重别的孩子的自主权。这样的孩子就好像一个没看过设计图跟样品的工厂,听一个外国设计师用义大利话解释,就必须生产出一双符合设计师想法的鞋子一样困难。 孩子不是讲不听,是根本不知道该怎幺做,孩子不懂大人脑中的形象与对话,到底是什幺样貌。 如果孩子太小,不容易安抚,夫妻之间又该如何互相合作,不抱怨。 这些年来,看懂孩子们的困境之后,我常常很佩服自己这一代的人,在那样的年代成长,是怎样慢慢摸索出父母真正的意思;在多少责骂中,慢慢推敲、学会在没有样品、设计图,光靠听不懂的话,就做出鞋子;不知道被退货多少次,承受过多少责骂和痛楚。这样的人生中,还有多少因误会而造成的伤痕? 每次我看到一直被喊着「用说的!」「用说的!」的孩子,因为不懂到底该说什幺,而受到误解、处罚时,我知道他不是讲不听,而是真的不知道该怎幺做。 孩子卡住的点是没有样品,看不到父母脑袋中,要孩子做出来的产品。 ※爸妈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拒绝借我玩具时,我会说:「好吧!那是你的玩具,你可以决定。」刻意表现出沮丧却尊重的样子,一次又一次让孩子知道,虽然借不到玩具时会沮丧,但每个人都有拒绝他人的权利。 【书籍资讯】 摘自《孩子只是卡住了》 数位编辑整理:廖佩汝 |
申博太阳城_mg电子平台存一元送18|娱乐生活资讯|分享时尚心得|网站地图 申博官网备用网址_菲律宾申博sunber官网 申博官网备用网址_申博sunbet赞助商